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医药科学》 > 2013年第17期
编号:13153548
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 术后hs—CRP和NT—proBNP 的临床意义及其预测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9月1日 《中国医药科学》 2013年第17期
     3 讨论

    当前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疾病,急性心肌梗死征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趋势,已成为威胁中国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。急性心肌梗死是多因素疾病,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、性别、血脂、血压及糖尿病等。择期介入治疗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缓解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,改善预后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。人类CRP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,急剧升高的主要的急性期蛋白。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

    作用,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,坏死,凋亡的组织细胞,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。关于CRP的研究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,传统观点认为CRP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,但近十年的研究揭示了CRP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,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[3-4]。hs-CRP不仅是一种生物标记物,它还参与了其后的病理生理改变,hs-CRP能够激活补体,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,从而扩大梗死面积,有研究显示,hs-CRP水平>3mg/L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再发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风险增加hs-CRP>10mg/L与30d死亡和心肌梗死相关 ......
上一页1 2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551 字符